“从资金的进出看,沪股通累计8595亿元,成交额在稳步上升。”
“境外投资人、境外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外资持有A股的市值持股量近两年高的时候有6%,现在基本上在5%上下。”
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在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发表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下的金融开放演讲。
刘逖认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的一个重要枢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效的资本形成机制能够充分引导和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双循环”发展。
他表示,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意义概括为畅通国内国外循环的“传动轴”;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助推器”;构建开放型体制机制的“倍增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器”;满足人民财富增值保值需求的“分散篮”。
谈及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特点,刘逖认为,开放力度逐步在加大,从早期的一些额度管理,变成包括一些机构准入力度都在加大,主要是有序渐进,基本上是稳步推出;开放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涵盖了股票、期权、期货,在互联互通方面不仅有香港市场,日本、英国、德国、瑞士都在范围之内。
如何理解和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刘逖认为,第一,制度型开放是尊重国际最佳实践,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规格体系的一个开放。
第二,制度型开放是针对管道式开放的不足,基于国民待遇和准入的开放。
第三,制度型开放是引进制度和规则持续提升软实力的开放。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规则,但是如果说规则上不能和国际接轨,我们的开放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四,制度型开放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开放。
对于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刘逖表示,未来上交所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在改革基础上推进开放,并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沪港通的机制。
其次,吸引境外优质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目前有8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在境外实现发行了GDR,境外公司还没有到中国来发行CDR,今年规则修改之后境外公司到中国可以来融资。
第三,完善ETF互通机制,在区域上做拓展。同时,把和香港之间的沪港通纳入之后,有些可以扩大范围。
第四,提升市场国际吸引力,加强跨境指数合作,不断提高中国指数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持续提升国际投资者参与上交所市场深度和广度,继续扮演国际投资者的交流平台和大会。
第五,持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治理,另一方面与境外交易所参与务实合作。
第六,加强开放条件与监管,持续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风险的防控体系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