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激进的观点认为,锂资源的战略地位相当于“白油”。想加入这个圈子的玩家越来越多,就连长期从事铁矿开采的大中矿业也没办法。
11月23日晚间,大中矿业发布公告称,拟“联姻”三家公司投资约200亿元,打造锂电池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
这并不是大中矿业第一次透露进军锂业的野心。11月4日,大中矿业发布公告称,与湖南省滨州市临武县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向当地锂电池项目投资约160亿元。
不到一个月,大中矿业就“花”了近400亿,可见其“决心”。然而,大中矿业要想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01
锂电池项目在“烧钱”
布局锂电池行业并不容易。难点之一在于“投入巨大”。
纵观当今锂电池行业,几乎每隔几天就有公司宣布新的投资项目,动辄投资数百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家企业公布锂电池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
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仅2020年以来,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就达1100亿元左右。
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相比,大中矿业400亿元的投资“小巫见大巫”,但这400亿元对大中矿业来说是“巨款”。
虽然大中矿业曾表示,由于公司整体规模有限,计划在湖南临武总投资160亿元的项目可能会引入其他合作伙伴。
此次,公司确实是由公司与国诚控股、上海金源盛、精诚投资组成的联合投资主体,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投资建设锂电池产业链低碳产业园。
虽然尚未得知公司的具体出资额,但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对公司来说确实有些困难。
财报显示,大中矿业近十年归属于净利润不足100亿元。2010年至2021年,大中矿业归属净利润徘徊在5亿元左右,2021年仅实现16.25亿元。
虽然大中矿业在今年8月17日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15.2亿元,但可转债募投项目并未涉及锂矿。
根据此前披露,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选矿技术改造、铁云母精选项目、智能矿山采矿机械化及自动化升级项目、周油坊铁矿采矿项目等。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限价等价物余额仅为23.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24%。
02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对于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能够获得产能扩张所需的资金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大中矿业虽然在铁矿石行业深耕多年,但采矿经验丰富。但是铁矿和锂矿的开采、挖掘、提取都是不同的方法,本质上是外行。
锂矿不是“用面粉做面包”那么简单。通常,从向政府申请绿地、初步勘探、环境评估和详细勘探以获得储量,到制作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请采矿许可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一套程序。
建一个选矿厂,扩建一个碳酸锂厂,只需要2-3年;开采进度还会受到资源禀赋、地理气候、政策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外,在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锂矿加工后,矿渣不能随便处理,必须在有限的矿区内找地方堆放矿渣,否则很难通过环评。
这意味着投资这个锂矿的回收期相当长。当大中矿业的产能释放后,锂矿行业的高景气可能不复存在。
面对高昂的锂盐价格,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多次公开“抗议”。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曾用“炒作”来形容锂的价格,并表示锂资源探明储量可生产160TWh锂电池,完全足以生产全球所需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根据天齐锂业港股招股书内容,锂矿供应量最高增速集中在2022 -2026年,年化增速超过25%;之后将维持1.3%的低增速至2032年。
03
会有什么影响?
锂矿产业前景广阔。这次大中型矿业布局锂矿,好处多多:
一是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会更高,有助于实现品牌溢价;
二是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带来规模效益;
第三,有助于实现人才、技术、财务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但从时机来看,大中矿业无疑慢了不止一拍。现在已经不是2019年锂价低迷的阶段,西澳矿山停产,破产频发。
目前,南美“锂三角”和西澳矿山被美国亚宝和国内“锂业双雄”占据,大量地方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聚集在中国青海盐湖和川西锂矿,利益格局已经非常固定。
在上述锂资源供应格局相对固定的背景下,即使大中矿业拿出400亿,也很难获得排名靠前的优质锂资源。毕竟包括亚宝、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在内的各大玩家都是锂矿下游碳酸锂、氢氧化锂的生产商,他们都有各自的诉求,保证原料供应。
大中矿业也是传统钢铁企业,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传统矿产,这将导致转型过程中“船大有掉头之虞”的局面。
总的来说,大中矿业进入锂业并不容易。不仅要面对“投资巨大”的问题,还要面对锂矿开采周期长的问题。
但大众矿业目前的估值高达20倍,而现有锂矿企业的PE大多在8倍左右。比如天齐锂业的PE只有7倍。如果大中矿业看锂矿企业估值,估值是否过高?
对此,民生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随着公司在建项目的逐步实施,铁精粉和球团产能将继续扩大,充分发挥产业链延伸优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预计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1.89/12.69/13.71亿元,10月28日收盘价对应的PE为15倍、14倍、13倍,保持“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