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梅花”第一人张克勤:“老开心”带来无数欢笑

深秋,苏州处处桂花香。在苏州中街路的一个茶室里,著名漫画家张克勤如约而至。生活中的张克勤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作为中国第一个因滑稽表演获得梅花奖的演员,...

深秋,苏州处处桂花香。在苏州中街路的一个茶室里,著名漫画家张克勤如约而至。生活中的张克勤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作为中国第一个因滑稽表演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张克勤以讲故事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跳过芭蕾舞,唱沪语说唱。当了近半个世纪的艺人,辗转于常州、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相声剧团,自称“飞鸽牌”,最终入驻苏州相声剧团,成为“永久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开心”,带给观众无数欢笑。

“勤奋”二字让他“流浪”进了文学圈。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小张一上台,笑声滚滚来”的说法。当时,张克勤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认可。但是,张克勤说,进入文学圈是一种误解。

张克勤于1947年出生于上海。当时他家庭条件很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6岁,国家开始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西北。“去新疆大概是我人生的第一选择。国家用人,就是支援新疆,帮助新疆建设。我的私心就是吃新疆的葡萄干。当时我把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搞混了。还好那时候还小,‘都原谅了’。外部环境的积极性那么高,我的小心思。我怎么能不动心呢?我充满热情,想去。”父母的家庭就淡定多了,淡定得超乎想象。

“葡萄干,这可以满足了。20世纪60年代,吃葡萄干。就像现在拿着金饭碗吃饭一样,旁边的人一脸羡慕。每天家里都给我准备好葡萄干,我可以尽情享用。我童年的快乐溢于言表,每天都很开心。”

“但是过了很久,不到半个月,我就觉得不对了。我越来越觉得葡萄干不好吃。从充满期待,我可以每天看到和吃它们,相反,我最好不要每天看到或吃它们。孩子的表现总是很暴露。何况这个‘坑’是大人提前挖好的。而不是这个结果,成年人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家人感受到了我的厌恶,识破了,继续每天供应葡萄干。直到真的进了监狱,我跟他们说我再也不吃了,怎么能天天这样吃。难道不是自己的小心思吗?我觉得这样不行。每天都要吃‘笨’的。于是,我放弃了去新疆的宏愿。”

”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旧忧未平,新忧又起。不去新疆,又不能继续读书,就得去别的地方。按照政策,不想去新疆,不在原居住地的,可以回原籍,帮助原籍建设发展。”张克勤选择回到离上海不远的老家常州。那里有亲戚,所以他有些照顾。

“家里人平时都喜欢听评弹,我从小就对评弹有一点了解和热爱。”巧的是,我的舅舅余是个讲故事的人。经过他叔叔的建议、指导和面试,张克勤成功地进入了常州评弹集团。“那时候,我很开心。我没必要跑那么远。最后,我的想法和家人的愿望高度一致。然而,这些录取意见都与评弹无关。评价团对我是什么样的伎俩?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我名字里有‘勤奋’二字吧。不管是不是这种材料,只要我勤奋,最终还是会当老师的。”

“本”这个词影响了他的艺术道路。

进入长洲湾评弹团不久,我就受到了著名评弹专家高的接见。说讲故事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苏州话。方言是基础。上海话和苏州话听起来很像,但差别也不小。俗话说,“差之毫厘,差之千里”。想在江南吴语区靠卖嘴谋生,必须过语言关。这个“过关”的要求,就是苏州人觉得你是苏州人。要求高吗?一点也不。我说不清楚,怎么说评书?事实上,有些词越相似,越容易因为语言习惯而“溜”过去。这些差异足以区分“苏州人说苏州话”还是“会说苏州话的人说苏州话”。为了说好苏州话,张克勤整天呆在公园里,和苏州人聊天,学习苏州话,强迫自己用苏州话交流。一开始我也是娇滴滴的,怕自己说不好,听不懂。两周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能够熟练地交流了。有一次,张克勤被团长“追上”,说要在工作时间去公园,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语言这么简单,却不容易。第二关就没那么容易了。说苏州话方便,评论入行有规矩,被称为“百日之王”。什么是「百日王」?一百天就能把一本书啃下来,讲得恰到好处,讲得让师父满意。叫“毕业”。毕业后证明是一块学习材料,可以继续学。不然对不起,我就收拾行李回家了。张克勤心想,我已经通过了第一关。有了第一关的经验:“勤奋”就对得起他名字里的“勤奋”二字了。于是我起早摸黑,白天说,晚上练,每个字都吐得清清楚楚。不到百日,终于走出校门。

尽管他是一名教师,张克勤仍然努力向老师学习。高先生对说:“克勤,人活在世上,要记住一个字,就是‘本’字。如果你有技能,你就不用担心去哪里。有本事就在说书人的桌子上做个角。”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张克勤,也深深影响了张克勤以后的艺术道路。

一个小角色要适当发挥。

1966年,常州撤销评弹团,改为文工团,后改为歌舞团。当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张克勤面临着另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更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

评弹剧团改为歌舞团后,领导考虑到张克勤相貌英俊,声音好听,把他留了下来,到歌舞团当演员。那时,张克勤还不算太老,但他与童年时代就有基础的同事们有着天壤之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练,身材,声音,唱功,步伐,一切从头练起。别人早上七点起床,我早上七点已经练了一轮,我就跟着他们练第二轮。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尝试跳《白毛女》里的穆仁智和《红色娘子军》里的小胖,演话剧,唱话剧。因为条件有差距,把自己定位成配角,不想当也能胜任。”张克勤说。

也许是歌舞团打下的身体基础,让他在大型滑稽戏《一二三,走吧》中把孙发发演得惟妙惟肖,蹦蹦跳跳,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演得像样绝对不是开玩笑,全是苦练。作为演员,你得按实力说话,按能力上台,没能力。就算是小角色,也可能要等很久。后来,张克勤获得戏剧梅花奖后说:“你不付出,不努力,什么都不会做,就决定了你的地位。”

常州评弹团恢复后,张克勤回到评弹团,拿起他熟悉的醒木,继续他的霍元甲,距离上次放下已经快十年了。

张克勤涉足过评书、弹词甚至戏剧。上海说唱起源于独角戏中的“唱派”,在某些方面与讲故事的基本功有相通之处,如说表、说快、口说透等。每个人都依赖于一个人,一个或几个串联的故事,通过语言节奏的变化,让观众的心弦跟着故事走。高与低,快与慢,激烈与平静。

黄永胜,上海著名说唱歌手,特点是说唱快。张克勤说:“每次我遇到黄先生,我都向他征求意见。他说话时,我仔细听着。我可能暂时用不上,但是我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我指的是评书的起源,很多我在评书中可以借鉴。黄老师在说唱艺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年近五十,却能演一个十岁男孩。

张克勤苏州人的演艺生涯是从一场儿童滑稽剧《一二三,我们走》开始的,这是一个高调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张克勤凭借该剧获得全国儿童剧大赛优秀奖,随后一举获得文化部第七届文华表演奖。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自1996年以来,该节目在全国巡回演出超过7000次。张克勤的“孙发发”形象深入人心。当时,年近50岁的张克勤十几岁就想演《孙发发》。年龄和身体的巨大反差让他长期沉浸在煎熬和痛苦中,但他知道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个好的演员不可能遇见成千上万的人,但必须遇见成千上万的人。演《孙发发》是对自己再次攀登艺术高峰的一次考验。

张克勤反复琢磨剧本,仔细观察生活。他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从服装、语调、动作等细节入手,逐一调整自己和孙发发的差异。为了模仿孩子的言行,他上班路过一所小学时,都会停下来观察每天上下学的孩子。

《千度曲求雨》是苏州滑稽剧团的传统经典剧目。从误揭朝廷命表,到神秘之都求雨,再到朝廷命案的跌宕起伏,张克勤生动地展示了钱杜渠的勤劳、善良和足智多谋。不到两个小时的演出,剧场里爆发出观众的笑声。

几分钟前,观众还在笑,几分钟后,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被感动得流泪了。滑稽剧《顾佳木马》让观众充分领略到苏式滑稽动作“清凉幽默、甜蜜润泽、流畅回味、与戏剧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品格。该剧是艺术的新高峰,他凭借对这一人物的刻画和独特的表演,获得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让观众在笑中含泪领略苏式滑稽戏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一二三,我们走》中一错再错的调皮男孩孙发发,还是《青春跑道》中焦虑的家长陶强剑;无论是《钱笃乞雨》里滑稽的市侩“钱笃”,还是《古》里老实热情的地主“江南雨”...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不仅给了张克勤蓬勃发展的艺术空间,也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快乐时光。

快速问答。

Z=张克勤

y:你从几十年的艺术中学到了什么?

z:爱你做的事,或者什么都不做。最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y:退休后你喜欢做什么?

z:平时会带学生排练,做评委。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也会去游泳,并帮助照顾我的孙子。

y:你怎么理解“戏大于天”?

z: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只要一个星期不表演,我就浑身不舒服。只要我能上台,笑声就会滚滚而来,我的病就会自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