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正进入规模发展新阶段

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飞机、船舶、汽车、电子、矿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

5G+工业互联网正进入规模发展新阶段

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飞机、船舶、汽车、电子、矿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落下帷幕,会议系统显示,“5G+工业互联网”使千家万户的商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运明指出,经过多年探索,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逐步形成政府规划引导、地方务实推进、产业联动发展的“中国模式”,正进入从初步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2年是中国5G牌照发放三周年,也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接近尾声的一年。

在过去的三年里,5G一直在不断地为中国的采矿、电力、电子和建材等关键行业赋能。全国40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超过一半,占5G技术与产业融合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在发布《2022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时表示,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报告称,中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已高质量完成。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为主导,向京津冀地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延伸的“东中西”发展新格局。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叠加和倍增效应,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对于助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余晓辉指出,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场景需求,以及“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等政策工具箱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发展土壤。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10余个政策文件,全国31个省份已出台100余项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支持政策。“中央-地方协调”的政策体系基本构建;同时,国内已形成20多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

“这为下一阶段推动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5G全连接工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余晓辉说。

张运明指出,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也开辟了传统工业技术升级的新路径,加速了人、机、物充分连接的新型生产方式的普及,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传统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数字化手段来推动,但仍有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着“不敢转”等诸多问题。

科大讯飞有限公司副总裁、羚羊工业互联网总经理许佳佳介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国内50.7%的企业没有任何数字化投资,只有33.8%的企业投资在百万元以下。全国工商联调查了某省2800多家企业,发现只有27.7%的企业正在或即将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看来,智能制造需要强大的工业人工智能赋能、强大的工业大数据赋能、强大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

周济指出,对于智能制造来说,没有强大的5G和工业互联网,就没有真正的大数据,就没有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就没有新一代的智能制造。因此,5G+工业互联网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

“过去,工业生产依赖于先进的生产线和经验丰富的工人。未来,智能设备、数据和算法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许佳佳介绍,比如工业场景中80%的设备都配有轴承、转环或者机电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发出异常的声音。而语音技术创造的工业声学,可以用机器代替工业生产中所有需要耳朵听到的环节。

周济表示,可以预见,5G+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智能技术将为产品和设备的创新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到2035年,我国各类产品和装备将由数字化一代向智能网联一代发展,升级为智能网联产品和装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为您推荐